拆解厂产能利用率仅三成 废旧电子产品去哪儿了?
编辑:admin 日期:2018-09-15 10:57:15 / 人气:
一台废旧冰箱进入拆解线后,只需1分钟就会被粉碎成仅有25毫米长的小碎片,这些碎片还会按照塑料、铜、铝等类别自觉流入不同区域。在北京最大的“电子垃圾”拆解厂,这样的高科技拆解线却遭遇“吃不饱”的尴尬,去年产能利用率仅为30%。
老百姓家里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都去哪儿了?不少居民选择卖给个体游商,一些不值钱的产品干脆扔掉。进入非正规渠道的电子废物会给环境带来巨大伤害。去年年底,市发改委等4部门启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新型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首批认定13家试点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回收。但在进社区过程中,回收“正规军”仍面临重重阻力。
仅六分之一废物得到环保处理
在通州区马驹桥一隅偌大的厂房里,各类电子废物安静地躺在流水线上,顺着传送带一步步被拆分破碎。拆解出的材料经分类打包后,工作人员通过操作电动叉车的“手臂”就能将包裹轻松抬起,送上4米高的立体货架。
这种机器为主、人力为辅的拆解场景,发生在华新环保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基地。电子废物被拆解后,9成以上的材料都可以进行回收利用。作为北京最大的“电子垃圾”拆解厂,这里一年最多可以拆解处理150万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但去年的实际处理量为45万台,产能利用率仅为30%。
不过,市场上实际产生的电子废物可远不止这些。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每年淘汰的废旧冰箱、电视机、电脑、洗衣机、空调、手机已突破1000万台,但其中只有六分之一左右得到环保处理。
放眼全国,根据《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及综合利用行业白皮书2017》,去年国内14种家电产品的理论报废量为5亿台,但实际上,获得资质的废弃家电处理企业只处理了近8000万台,只占到总报废量的近六分之一。这些处理企业去年的处理能力维持在1.6亿台左右,实际处理量只有总产能的一半。
“正规军”回收价钱没优势
大部分电子垃圾为何没有流入正规渠道?目前,正规企业的回收来源多集中在政企单位,但在居民区,常年走街串巷的个体游商才是回收主力。
昨天下午,一位收废品的师傅蹬着三轮车,正在呼家楼街道的居民区转悠。“高价回收洗衣机、彩电、冰箱、电脑……”印着桔黄色字体的牌子挂在三轮车前,格外醒目。
“背投电视40块钱,滚筒洗衣机30块钱。”一名废品回收师傅说,他还要倒卖给打包站,每件商品自己只能赚十几块钱。但相比正规回收企业,这可算是高价。
以北京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新型回收利用体系试点企业之一香蕉皮回收为例,在该平台公示的价格中,背投电视和滚筒洗衣机的回收价均为10元。
香蕉皮回收负责人坦言,相比个体游商,正规回收企业的价格并没有竞争力,最主要的原因是成本更高。“比如司机出一次车收一台冰箱,油费、员工工资、付给居民的回收费、税费等各类费用加起来是260元左右,但拆解后只能卖100元左右。”
社区市场成“难啃的骨头”
大家电更值钱,很少有人直接丢弃,但小家电就是另一番待遇了。记者拿着电吹风、台灯和闲置许久的MP4来到常营附近的一处回收站,却遭到了拒绝。“这些只能按塑料卖,还不如直接扔了!”回收员说。
由于担心隐私泄露,居民的废旧手机也更多地躺在家里。对于这些产品来说,正规回收企业是最好的归宿。为了改变居民对“电子垃圾”的传统态度,正规企业也在想方设法进社区,但想打开这个市场并不容易。
香蕉皮员工小王最近一连找了5家社区物业谈合作,想接手小区的再生资源,但都被拒之门外。一个更现实的办法是,他们通过与个体回收员合作开展回收。
最近,邮局也加入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的正规军。在水碓子邮局,大厅里有一个绿色的回收筒,可以回收手机、电吹风等35种小家电,这里不进行现金结算,投递电子废弃物的居民会获得一枚邮票作为奖励。如果是大家电,可以拨打回收筒上的电话或通过微信公众号预约上门服务。
这是香蕉皮回收平台与北京邮政进行的回收新模式探索,目前已在20家邮政网点铺开。但记者在水碓子邮局随机采访发现,这种新型回收方式对居民来说还有些陌生,回收意识还有待提高。工作人员介绍,回收筒设立3天来,收到的电子产品还只是个位数。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分会秘书长于可利认为,社区是再生资源回收最难的一个环节,其症结在于居民回收意识提升和企业渠道建设没有结合起来。他建议,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可搭建起可信赖的公共平台,当小区产生的所有电子废弃物都能通过统一的渠道交给处理企业,企业的物流成本也就降了下来,居民的电子废弃物也会处理得更放心。
责任编辑:韩肖)